描述
安康西北农林中药材试验示范站
ANKANG ZHONGYAOCAI  SHIYANSHIFANZHAN
中药材简介
更多>>
历史典籍
更多>>
《黄帝内经》
    《黄帝内经》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两部分,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,被称为医之始祖。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“黄帝”之名的传世巨著,它成编於战国时期,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。是研究人的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。
     《黄帝内经》是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“藏象学说”、“经络学说”、“病因学说”、“药物治疗学说”、“经络治疗学说”、“病机学说”、“病症”、“诊法”、论治及“养生学说”、“运气学”等学说。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,呈现了自然——生物——心理——社会“整体医学模式”,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,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。
《难经》
    《难经》原名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又称《八十一难》,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。成书约为战国时期,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(扁鹊)所作。
《难经》是在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,然后归纳成书。《难经》之“难”字,有“问难”或“疑难”之义。全书共八十一难,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。
      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,还分析了一些病证,内容包括脉诊、经络、脏腑、阴阳、病因、病机、营卫、腧穴、针刺、病证等方面。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,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,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,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,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,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。
《本草纲目》
     《本草纲目》(成书于公元1578年)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。全书共有190多万字,共五十二卷,收载药物60类,计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加374种),附药图1000余幅,并载附方10000余。一是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、仔细观察,考正若干错误,以得其真的方法;二是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,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,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。三是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,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,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。四是为弄清每味药物,提出释名、集解、辨疑、正误、修治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方八项任务。五是全面阐述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、方剂配伍等内容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
《神农本草经》全书分三卷,文字简练古朴,载药365种,当中植物药252种,动物药67种,矿物药46种。以三品分类法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称为“三品分类法”,以应“天地人”三才。上品一百二十种,无毒。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,如人参、甘草、地黄、大枣等,可以久服。中品一百二十种,无毒或有毒,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,如百合、当归、龙眼、鹿茸等;有的能祛邪抗病,如黄连、麻黄、白芷、黄芩等。下品一百二十五种,有毒者多,能祛邪破积,如大黄、乌头、甘遂、巴豆等,不可久服。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分类法,为历代沿用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
    《伤寒杂病论》为汉代“医圣”张仲景著,成书约在公元200年~210年左右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,在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,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。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,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,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。
     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,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。《伤寒杂病论》系统地分析了疾病发生、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,根据病邪入侵经络、脏腑的深浅程度,患者体质的强弱,正气的盛衰,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(其它旧病)等情况,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对伤寒病的“六经分类”(太阳、少阳、阳明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)、“八纲辨证”(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)的辨证施治原则——以“六经”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,以“八纲”以来辨别疾病的属性、病位、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。从而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。
古今名医
更多>>
  • 钱乙
   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,他的一生著作颇多,有《伤寒论发微》五卷,《婴孺论》百篇,《钱氏小儿方》八卷,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三卷。现仅存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。
  • 李时珍
    从事口腔专业二十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。擅长种植牙技术,各类烤瓷牙,各类口腔修复技术,全口义齿及活动义齿的镶复治疗。
  • 孙思邈
    从事口腔专业二十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。擅长种植牙技术,各类烤瓷牙,各类口腔修复技术,全口义齿及活动义齿的镶复治疗。
  • 扁鹊
    从事口腔专业二十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。擅长种植牙技术,各类烤瓷牙,各类口腔修复技术,全口义齿及活动义齿的镶复治疗。
地方资源
更多>>